在福鼎這片沃土上,一代代青年不懼遠方,邁著堅定無畏的步伐,將自己的青春書寫進屬于山川海島的故事里。 崳山島上就有這樣一群不設限的青年。在寒暑假期間,他們不遠萬里而來,在美麗的海島上,用行動詮釋青年力量。他們就是獲得了第20屆“福建青年五四獎章(集體)”榮譽的清華大學鄉村振興工作站福鼎站(福建團隊)的成員們。 清華大學鄉村振興工作站福鼎站(福建團隊)現有314人。2018年,該團隊與福鼎簽訂共促鄉村振興校地合作框架協議,并合力共建全國首個工作站實體站點,依托工作站,探索“多校聯合模式”,吸引清華大學、北京大學等海內外20多所高校的310多名師生,先后在崳山、硤門等鄉鎮駐點開展“鄉村振興”服務。 清華大學鄉村振興工作站站長周宏宇常年駐扎在崳山島上,“因為我們主要成員是學生群體,所以大部隊基本會在寒暑假期間來到福鼎。平日里主要由我扎根在村里,去了解當地的一些需求和問題,然后和成員們進行線上的討論分析。等大部隊一過來,就可以集中力量把一些事情給辦妥。” 凝聚智力,振興鄉村。工作站不僅為崳山島帶來了產業培訓、研學、線上課程輔導等人才振興方面的支持,還實打實地推動了修、改建鄉村振興大禮堂、村口景觀臺、旅游公廁、展覽館等10多處公共空間,共完成公共設施、人居環境、樣板民宿、農特產食品、傳統工藝傳承開發等38個項目成果轉化落地。 “我們崳山島上的鄉村振興大禮堂是我們規劃改造設計的第一棟房子。”周宏宇介紹,大禮堂的前身是一個破舊的魚露廠,工作站成員們結合漁村特色文化,運用了海邊的鵝卵石、漁網漁具等海洋文化特色元素,對這里進行逐步改造,魚露廠搖身一變,成為了最大程度保留當地文化特色的,充滿著藝術氣息的鄉村振興大禮堂。 “眼里有光,然后心中有夢,腳底有泥”,這是工作站成員們牢記并為之踐行的。通過長期在當地實地調研,收集大量基礎數據,結合民意與調研分析、建立鄉村數據庫,工作站協助解決了崳山島飲水安全、交通改善等7大焦點民生問題。2022年,工作站還通過開設每周一堂的“伴學1+1”偏鄉小學線上課程,輔導偏鄉兒童增廣見聞,提升教學素質。此外,工作站也推出多個IP對外推廣,通過多元宣傳,引流地方品牌,大力推動文創產品落地產銷,協助農產品直播帶貨,推進當地文旅產業轉型升級。 “我覺得做鄉村振興這件事情是很有意義的。從2018年到現在,我們已經在全市的11個鄉鎮開展了工作,接下來我們也會去思考,把崳山島做到一定的規模后,是不是要往其他地區多傾斜一點。”周宏宇透露。